首页 > 行业新闻 > 2015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发布 严打犯罪取得新成效

2015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发布 严打犯罪取得新成效

2015年12月16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11月27日讯 “各级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通力合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午,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与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5)》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报告对公安机关依法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肯定。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现场

报告指出,公安部门大力度地侦破食品犯罪案件,出重拳、下猛药,侦破一批食品安全重大犯罪案件,有力打击了食品药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回应了百姓关切。报告认为,专门的食药犯罪侦查办案人员,被百姓形象地称为“食药警察”,能够使公安机关更加专业有效地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成立不到7个月,就破获190余起案件,抓获200余名犯罪嫌疑人 。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作报告主旨发言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代表课题组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14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数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这一基本面并非因为不同看法、不同声音而改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三大矛盾,一是有限的监管力量与相对无限的监管对象之间的矛盾,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三是地方政府负总责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很多地方监管部门专业性不足,检测装备缺乏,还存在‘一看二闻三摸摸’的传统方式。”吴林海教授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主任王建华副教授致辞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教授洪巍代表课题组介绍了2014年度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基本状况。舆情分析发现,网民理性有限,面对相关负面信息时往往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课题组建议,加大打击造谣、传谣行为的力度,尽可能减少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已刻不容缓。

新闻发布会上,课题组还发布了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挖掘工具专门研究而形成的《2005-2014年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报告》。据报告统计,2005-2014年的十年间全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达到227386起,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62.3起,处于高发期。最具大众化的肉与肉制品、蔬菜与蔬菜制品、酒类、水果与水果制品和饮料是发生事件量最多的五大类食品,发生事件量之和占总量的40.54%。食品供应链各个主要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安全事件,但60.16%的事件发生在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75.50%的事件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其中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占总数的31.24%。

据悉,《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与《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是教育部批准、由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课题组承担的2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发布会由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任徐立青教授主持,境内外50多家新闻媒体与课题组20多位学者参加了发布会,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出席并致辞。

分类: 行业新闻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